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体育资讯

跑步 生意能带来名与利,但很多创业项目已倒下

2015-11-11 来源:  作者:
摘要:      ――――――――――――――――   2013年前后,跑步在国内开始流行。产业兴起,大量围绕跑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迅速出现,跑步类APP红火一时。但经过两年多快速融资和膨胀式发展后,国内基于互联

  

  ――――――――――――――――

  2013年前后,跑步在国内开始流行。产业兴起,大量围绕跑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迅速出现,跑步类APP红火一时。但经过两年多快速融资和膨胀式发展后,国内基于互联网的跑步创业遇到了瓶颈。

  ――――――――――――――――

  懒熊体育实习记者 叶芳君 刘溪若

  微博:@懒熊体育

  网站:www.lanxiongsports.com

  ――――――――――――――――

  资本市场走弱的背景下,公司的变现能力和用户的转化率成为投资方考察的重点,单纯的用户数量和一个美好的故事,很难再帮这些公司拿到进一步的资金。

  寒冬将至,能够融到资的创业团队会生存下来,反之则会被淘汰。

  

  跑步,作为体育创业中起步最早的领域,已经有项目死掉,有项目在艰难转型,后来者中又有人带来新的玩法和理念,总之所有项目与创业团队都在拼命向前奔跑,寻找可以前进的方向。

  

  ?分析:互联网跑步创业到了哪个阶段?

  要想了解互联网跑步项目,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整个行业的发展

  1. 跑步在中国何时、为何兴起?

  2. 初期主要有哪些创业项目(跑步APP),当时的特点和逻辑是什么?

  3. 目前基于互联网的主要跑步创业形态是怎样的?

  4. 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中国的跑步热潮开始于2012年前后。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是大众跑步运动快速兴起的重要节点。

  20世纪60年代,北美跑步运动兴起,恰好1970年美国人均GDP约为5063美元,加拿大人均GDP约为5000美元。在中国的近邻日本,跑步热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日本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2011年中国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大关,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生存之外的东西,比如健康、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

  

  从公开的报道数据看,目前中国的泛跑步人群大约在5000万至6000万左右。而根据益跑网的统计,2012年中国大陆的跑步爱好者实际只有500万人。

  对比美国,跑步市场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产业。据《美国2014年户外休闲参与报告》的数据,2014年美国跑步人口为5750万,占总人口18.09%。目前中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口约为10%,参考美国户外与跑步的人口比,未来中国跑步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2.7亿人,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巨大市场。

  目前,这块市场主要蕴藏在大中型城市,与GDP成正相关。

  

  基于跑步市场的膨胀式发展,众多创业者开始寻找商机。咕咚、动动、益动GPS、乐动力、去动、赛乐跑等基于互联网的跑步项目在2012年前后不断出现。

  从商业模式上看,早期的明星跑步APP基本都选择了包括GPS计步、轨迹、分享在内的功能。工具属性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逻辑起点,因为无论是初跑的小白用户,还是重度跑者甚至马拉松参赛者,都有记录数据的需求。

  早期顶级跑步类APP

  

  到2013年底2014年初,跑步类APP开始迭代,工具属性之外社交需求成为新的发力点,几乎所有APP都开始加入社交元素、约跑活动、服务、线下赛事等功能。资本在2014年也特别偏好基于互联网的跑步创业,据《北京日报》报道,2014年约有12个涉及跑步运动类APP获得风险投资,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咕咚,它在2014年3月拿到深创投6000万元融资,年底又拿到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无法变现的困境

  不过,2015年情况急转直下。

  今年6月后,二级市场遭遇滑铁卢,直接的影响就是一级市场的创业泡沫退去。跑步类APP竞品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并且缺少有效的线上变现方式,成为资本方诟病的对象。

  “轨迹类起家的跑步项目已经杀成红海、行业恶斗不断,却始终找不到盈利的式。”一位在跑步领域深耕的创业者说,很多创业公司无法拿到融资,赛乐跑、腾米跑跑等项目都面临困境甚至已经死亡,行业用户量最大的咕咚目前的融资情况也并不乐观。 “目前跑步类APP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变现,咕咚虽然拥有3000万用户,但是跑者停留在上面的时间太短,用户转化率过低,”动域资本分析师冯一凡认为。

  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跑步热潮退去,和诸多O2O领域遇冷并无差别。他们在一个资本膨胀时期,因为线上的渠道和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受到青睐,当市场遇冷,资本退出,原先烧钱的模式自然是难以为继。

  这种背景下,对互联网跑步创业者来说,必须做出转变。

  目前顶级别的跑步类APP

  

  ?未来商业化变现的三种方式

  互联网跑步创业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眼下有三种较为可行的方向。

  1.往线下走,切入赛事。互联网跑步遇冷,但跑步市场和需求在整体升温;而市场真正能赚钱的还在于线下赛事,将线上聚合的用户导入线下,或是尝试盈利的首要方式。

  2.线上增加多元化的功能,做增值性服务。比如,将娱乐和游戏元素加入线上跑步的应用程序,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

  3.切入装备,做有价值的硬件设备,开发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跑步装备。服装、鞋、芯片等等,因为需求人群不断增长,会拥有较大机会。

  其实,分析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顶级项目现状,变化已经开始出现。总体上看,悦跑圈和阿甘跑步的表现相对突出,悦跑圈切到了线下赛事交易。而阿甘跑步将跑步游戏化和娱乐化,尝试让用户能够更长时间停留在上面,让变现的几率更高。经历过前期烧钱和燥热的阶段,跑步创业进入相对冷静的阶段并开始尝试商业化,未来或许机遇与挑战并存。

  ?【调研案例:悦跑圈】

  悦跑圈2014年2月正式上线,算是互联网跑步领域的“后来者”,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悦跑圈已经成为融资能力最强、奔跑最快的跑步项目之一。它不仅积累了接近千万的用户,还与宝马、可口可乐等大公司进行跨界合作。

  最为重要的是,它们找了一条可以变现的道路――线上马拉松(线上报名线下参赛的模式)。截至目前,悦跑圈已经在年内做了大大小小8场马拉松赛事。和众多纯线上的互联网跑步项目持续在线上聚合用户的做法不同,他们更早切入线下,也更早尝试变现。

  “我们要做体育体验和服务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因为体育这件事纯互联网解决不了,”悦跑圈CEO梁峰告诉懒熊体育

  

  ?【对话梁锋】“我们想走ESPN的路”

  1. 后来者居上,悦跑圈如何吸引用户?

  懒熊体育:悦跑圈2014年初才上线,当时已经有很多跑步类APP,你们为何还会从跑步切入?

  梁峰:体育这件事情纯互联网解决不了,一定不是靠轨迹记录这件事情,用户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体育本质在于参与感、竞争、胜负,而不是你跑了多少步。当时我们感觉跑步产品不能满足我们跑步的需求,所以决定进入。

  懒熊体育:你们的切入点是什么?

  梁峰:我们选择从跑团切入,单人跑步各种需求并不强,一旦到团体就大不一样。我当时潜伏进了一个500人的跑团,去听大家聊天,发现他们很多专业性的需求。例如配速怎么样、几公里掉速了,他们需要知音,需要交流,跑步社群应该更有趣。其实,这一轮跑步兴起后,很多项目都在讨好用户,没有人教育用户,很多人的跑步次数偏多,跑步习惯有问题。

  懒熊体育:你们进入行业的时间较晚,是如何做推广并快速积累用户的?

  梁峰:其实,我们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将屏幕颜色做成黑色,其它产品的颜色都是白色、绿色。苹果手机对黑色的解析度最高和省电,这对跑长距离的用户很重要。此外,我们还在玩跨界营销每个月同一个特别的品牌合作,比如可口可乐和宝马;最重要的就是办了线上马拉松。

  2.关于“线上马拉松”和盈利情况

  懒熊体育:悦跑圈的线上马拉松是怎么玩的?

  梁峰:相当于异地马拉松,假设今天是上海马拉松,你人在广州没法参加,你就可以报名参加悦跑圈的线上马拉松,先交钱然后抢名额。到了比赛那一天,在规定时间内只要你跑够42.195公里就能获得一枚悦跑圈的纪念奖牌。

  懒熊体育:过去一年多里,悦跑圈产品出现了几次大迭代和变更?

  梁峰:最大的一次就是在今年初的厦门马拉松之后。之前我们也很犹豫,是做纯线上的跑步马拉松的推广运营还是更多地去做线下的东西,我们搭档之间都有争议,但通过做了厦门马拉松线上和线下结合以后,发现线下的威力很大,我们找到了真正在跑步的用户,每一个用户的留存率都很高。而纯粹在网上刷量,砸广告费拿下来的用户价值并不高,消费能力也有限。

  懒熊体育:每场线上马拉松大约有多少人参加?

  梁峰:最开始时是2万人,到北京马拉松就有8万多,上海马拉松有12万人报名。

  懒熊体育:办一场线上马拉松的成本是多少,你们现在的现金流情况如何?

  梁峰:基本上是零成本,我们先收钱然后再根据量去做。现在单纯的赛事我们是盈利的,一场比赛能赚6―20万左右的利润。公司已经有流水,流水也比较大了,但距离盈利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们现在盘子也大,在北京和广州都有公司,马上上海公司也要成立了。我们处于快速扩张时期,目前公司有100多人,人力成本是目前最大的开销。

  懒熊体育:但现在做线上马拉松的公司非常多,大家都可以做接下来你们怎么走?

  梁峰:我们准备回归赛事本身,想做自己的跑步联赛,建自己的跑团,把每个跑团做成我们的一个赛事联盟。让参与其中的人做更多的服务,志愿并获得积分,我们会用这种方式运营我们的跑团经济。一旦构建众多跑团后,人是很有冲动性和参与性的,我们要做跑团经济的点。

  懒熊体育:切线下,竞争会不会非常强,因为跑步这个产业链也比较完善,像智美这样的上市公司,资源也非常强大。

  梁峰:我不太认为中国的跑步市场是完备的,现在的市场是谁都在做跑步,任何一个人都觉得跑步有钱赚所以都进来,真正理解跑步的人并不多。很多公司在我的理解里是广告公司,而不是真正的赛事运营公司,中国走这条赛事运营的路还早。悦跑圈接下来就是按既定的逻辑,一步步做自己的体系。

  3.跑步创业的未来方向在哪?

  懒熊体育:对悦跑圈来说,除了目前线上线下的马拉松赛事,未来还有什么变现方式?

  梁峰:还有广告,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培训。我非常看重我们的资源体系,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资源体系,让所有的学生或是有志于做赛事的人,可以服务于我的赛事。并通过这种培训带来更多的合作、赛事、服务,通过服务去赚钱。再有,世界上有两个体育公司是最赚钱的,一个是耐克,它属于体育器材公司,第二个公司叫ESPN,它是一个版权和内容制作公司,我们想走ESPN的路,不停地去推出内容、营销内容,推出标准化的东西,把内容都包装出来,然后帮它去发展。

  懒熊体育:你认为跑步创业的未来方向在哪?

  梁峰:除了上面说的打造自己的赛事IP之外,还有几点。第一是健康医疗救护,未来跑步相关的医疗、康复配套课程将非常重要,这个特别需要,但是中国市场特别缺乏。第二是好的赛事执行公司,是真的好而不是那些只讲故事的执行公司。第三是跑步培训,中国是个人都在跑步,但是懂跑步的人千分之一都没有。

  懒熊体育:技术环节呢?比如好的硬件装备,可以纠正跑步姿势的产品。

  梁峰:装备技术升级的市场空间巨大,用户非常需要能测心率的装备、快速导汗的装备、快速加温或制冷的装备、急救装备,这也会是未来跑步领域的需求爆发点。

  4.关于马拉松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懒熊体育:目前在各种赛事中马拉松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梁峰:2014年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有30多场,2015年大概有60场左右。今年在中国举办的半马及半马以上的赛事应该在120到130场之间,还有各地的越野赛、10K(千米)、5K等小型赛事,应该有600到800场。

  懒熊体育:你如何看待近两年马拉松井喷式的发展?

  梁峰:今年有一天,有32场赛事同时在做,跟我合作的就有30多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乱象,全中国的马拉松一拥而上,很多人喜欢跑步,自己就搞马拉松赛事。这非常危险,因为马拉松比赛,不止跑步这一件事情,包括救援急救、疏导交通、沟通、运营、传播等。赛事需要好的体验不是谁都能办。

  懒熊体育:未来你们做赛事,马拉松会是核心吗?

  梁峰:不是,我认为马拉松是给大众玩的,精英赛事一定是往铁三和越野走,所以我们会先抢占一些其他的市场,我们会教育用户先玩5K赛事,告诉他什么是好的,然后把他们向半马全马输送,最后选择更多的精英,去玩越野和铁三等等。

  ――――――――――――――――

  ·END·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独家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欢迎转发。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