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滚动资讯

人民日报海外版: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特殊意义

2019-11-0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涛哥
摘要:为期四天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昨天闭幕。会后发布了5000余字的公报,内容异常丰富。有媒体统计高频词,光“制度”一词就出现了77次。这也难怪,此次会议的主题词便是“ 制度” ——中

为期四天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昨天闭幕。会后发布了5000余字的公报,内容异常丰富。

有媒体统计高频词,光“制度”一词就出现了77次。这也难怪,此次会议的主题词便是“ 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体系、能力,这三个词在公报中频繁出现,关系如何?全会这样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科学 制度体系,而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治理体系则是一个系统,由多方面的制度组成,比如党的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而 治理能力则是制度在运行中的表现。

借用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制度是“体”,但这个“体”是“一体多面”,治理能力则是“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历来全会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则讨论“十三五规划”……

每个全会都有一个切入口,话题也较为集中。 但这次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很特殊,直接谈整体的制度建设,以应对眼前的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使得这次全会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

公报的文字结构很严谨。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

一是此次会议的基本情况,比如开会日期、出席人员、会议内容等。二是对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的高度肯定,这是因为政治局要向全会做工作报告。接下来便是 第三部分,也就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总括性的阐释。

在这个之前,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时间节便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份,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同一个月,四中全会便全面总结了这70年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在总结成就的这段文字中,有一些关键句子:“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虽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提出的,但却可以含括整个70年的制度探索。包括毛泽东时代就奠基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中央集体领导制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70年中稳定地延续了下来。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如果我们放眼中国历史五千年,以及同时代的世界各国,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些制度创设都是极具创造性的。可谓是“前无古人”。

比如,当年在讨论如何处理民族地区问题时,有人也提议学习苏联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但毛泽东等人考虑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小聚居大杂居,人口数量远不及汉族,以及中国数千年来的统一传统,就 没有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而是创设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为民族问题所困,而中国却维持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制度的贡献。

一个制度好不好,还得看“疗效”。能符合这个国家的治理实际,能解决现实矛盾,能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那么这个制度就是“有效”的。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全会的公报为这个“有效”总结了13个“显著优势”,而认识到这些“显著优势”,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这背后还是“实践导向”的治理思路,很典型的中国式“务实主义”。

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

总结完70年,接下来就要展望未来。公报提出了“ 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有人说有个完美的制度能“包治百病”,那不是骗子就是疯子。

因为制度要用,要解决现实的问题。而现实总是变动不居,矛盾层出不穷,所以任何一项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这就是“改革导向”。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制度创设后,能不能给自己的变革留下腾挪的空间? 好的制度是硬性的,对现实有规约作用,但制度又是灵活的,能给执行者在现实操作中以完善的机会。

在这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变革是非常频繁的。不是说推倒重来,而是在大的架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修补的能力很强。

而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制度,却 往往 陷入“否决型体制”不能动弹,改革迟迟难以推动,制度过于讲究制衡而导致僵化。好像一条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把身体困住了。

理解中国制度活力的一个关键,就是中国共产党。 这次全会再次强调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只要火车头能持续产生前进动力,中国的发展就能获得高效能。所以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

那么如何让这个火车头“动力十足”呢?西方制度出于对权力的天然警惕,设计初衷便是防范权力,但结果也很可能出现扯皮现象。所以,近些年,如 福山等学者又提出了“国家建构”理论,呼吁有效的国家治理和国家能力。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同样面临着如何面对权力的问题。权力会噬人,但权力同样会推动进步。所以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另一方面,又要领导干部“用好权”。如何驯服权力?还得靠制度。

公报这次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个系统的规划, 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个还是一个新的提法),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等等各项党内制度。

其他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先进文化制度等等,在公报中都专门有段落阐释,体现了制度建设的全面性。 而这一切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便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何以重要?公报在各项制度的分论中,将之排在了第一位。

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