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2020-09-25 10:31 来源: 网络投稿 作者: 亚伦
摘要:在书法作品中,钤上一枚或几枚印章,这种印书合璧、互为增色的表现形式,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像作品署款一样,不仅印钤是书法作品构图的一部分,而且更可以用于标明作品的作者。

在书法作品中,钤上一枚或几枚印章,这种印书合璧、互为增色的表现形式,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像作品署款一样,不仅印钤是书法作品构图的一部分,而且更可以用于标明作品的作者。一件完整的书法或国画作品,署款、钤印直接影响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没有暑款和印章的作品,其真实性及作品价值往往是要打折扣的。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印钤并非从一开始就与书法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印章起源较早,秦汉时期就已广泛使用。近几年来,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朱文(红色或紫色)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是用青铜铸造或凿制而成的。秦代以后出现了汉印,而隋朝则是开启中国古代印章制度与风格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随着简牍全面退出日常生活和纸张的普遍使用,印章不再钤抑封泥而转为钤于纸帛。同时,出于追求醒目的实用目的,公印也由秦汉的阴文(亦称白文,即凹陷文)转为阳文(亦称朱文,即凸显文)。而在纸帛上通过研墨书写,则比印钤晚许多年。据考证,印章进入书法作品当是宋朝以后。姓名印、别号印,在书法作品中使用最早的例子是来自趙孟頫,他自己书写印稿,交给工匠刻制。到明代中期,以何震、文彭为代表的文人篆刻兴起,他们自己动手刊刻,印章的刻制与在书画作品中的使用得到很大的发展。到清朝,印章才成为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且逐渐成为常规。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在书法或国画作品上钤印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署款、题识文字的配套形式,具有凭信作用;二是调节书画章法构图与色彩(书法墨色也分干、湿、浓、淡、枯五色)

的关系;三是可以提高作品的意境和艺术品位,突出与升华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修维。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印章的种类较多,在书画作品中,一般钤有三种印章:一是名号印;二是压角印;三是起首印。名号印通常是一对或一方,一对多是一方名印一方字(或号)印,一方白文一方朱文。钤一方或两方,还要视章法而定。今人多一名制,只用一方姓名印即可。如果需要钤两方,可加一方同样大小的闲章,或一枚姓氏(如:周氏)印和一枚名章(如:义发),前者用朱文,后者用白文。竖式作品名号印钤于署款下部,横幅作品钤于署款左部。压角印的印文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作者喜欢的诗文及简短的格言等,即所谓的“闲章”、“闲文印”。从压角印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情操、学问、修养等文化底蕴。压角印一般都比名号印大,在书法作品中可盖在右下角略高的位置。起首印也称引首章,其内容包括斋馆名称、籍贯地名、年代、吉祥语及其他闲文,形状以长方形或橢圆形为宜。起首印大多盖在书法作品的右上角正文起首处稍偏下一点,与左下角的名号印呼应。然而,多数情况下,盖了起首印就不盖压角印,反之亦然。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周义发;浅谈印书合璧两相宜——书法常识之四

书法用印虽无定则,却是万万不可胡来的。对作品中印章的使用,必须精心、慎重与考究。可以根据构图需要,选择合适的印章,盖在上述适当的地方。而且印章中,白文印红色面积大,分量重,而朱文红色比重小,分量较轻。在作品用印时,孰重孰轻,该重该轻,以及用印大小、方圆或究竟盖几方印,盖在何处,都要认真掂量,精心谋划。有的画面重心不稳或色调较黯,盖上鲜红的重色,可使作品章法稳定。鈐印还要与书画的款识风格基本一致。书画作品钤印既不可或缺,亦不可画蛇添足,显得多余。总之,钤印看起来要与整幅作品协调、得体甚至使钤印对书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即“书印合璧两相宜”为上。

周义发2020年9月19日于北京

(下期预告:书法常识之五《如何选配印泥》)


本文地址:https://www.xwkx.net/Culture/wenhua/166071.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