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清明上河图》全图展示 观众排队逐厘米赏阅

2015-09-10 来源: 中华网 作者:
摘要:一名观众俯身细看《清明上河图》。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众人排起长队等待观看中国第一画《清明上河图》。观众扫码了解画作幕后故事。伯远帖。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

    单霁翔指出,这一大展将用517件展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多类别文物“大荟萃”,故宫收藏的69大类藏品大部分都会在展览中出现。

    展品故事

    观大展,看什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不仅可以看“明星作品”本身,还要看其背后的故事,“不久前的大阅兵让国人为之鼓舞,故宫90年院庆推出的18个大展,新开放的五大区域,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接受社会文化的检阅。文化‘大阅兵’能够让公众感觉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力量”。

    《伯远帖》王羲之家族唯一实名真迹

    《伯远帖》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珣,他是“书圣”王羲之的远房侄子。王珣的书法出自家学,其祖父、父亲、弟弟都擅长书法,王氏一族在书法史上占据巅峰位置。

    《伯远帖》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只言片语中透露了对友人病情的关怀。王珣的书体行笔劲健,意境恬淡,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

    《伯远帖》是乾隆帝的爱物。在故宫养心殿温室中,乾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珣的《伯远帖》收藏起来,并将这间袖珍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这幅被乾隆皇帝视为珍品的法帖也有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1924年,逊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被皇贵妃随身携出,后来为生计所迫将它们变卖,辗转被鉴藏家郭葆昌收藏。1949年,郭葆昌的儿子将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伯远帖》《中秋帖》才得以回到了它们的家——紫禁城,由故宫博物院珍藏。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