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师生情深一脉辉煌 —— 黄晓军一行在教师节期间拜访陆道培院士

2018-09-17 来源:  作者:
摘要: 秋日的阳光和煦温暖,陆道培院士的“晏成书屋”里充满欢声笑语。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带领他的几位同事一起来到陆院士家里,看望陆道培院士。黄晓军

 秋日的阳光和煦温暖,陆道培院士的“晏成书屋”里充满欢声笑语。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带领他的几位同事一起来到陆院士家里,看望陆道培院士。

黄晓军教授对陆院士说:教师节期间,我们几位学生特意来拜访老师!给您送来鲜花!不用我介绍,这几位都是您的学生和老同事——刘开彦、张晓辉、许兰萍和颜霞护士长。

 

 

院士微笑着颔首致意说,你们如今都是大专家了!黄晓军说,在您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

听闻精神矍铄的陆院士如今每周都出两个下午的门诊,黄晓军一行表示由衷的感佩:“这一方面说明您牵挂病人,另一方面也说明您身体康健!”

1981年,陆道培先生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起当年共同参与“第一例”的同事的名字,耄耋之年的陆院士如数家珍,听到说有几位当年的同事已经退休,陆院士风趣地说:“年轻人都退休了!”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黄晓军所长说,我们今天来,主要是为了看望您,再有就是给您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成长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骨髓移植数量和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由专科院所到综合院所再到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这一切都是遵循着陆院士的步伐,是您开创了中国骨髓移植的先河,是您当年倡导的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进步。

 

 

陆院士摇着手笑着说,我当年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人民医院这个大平台。血研所在晓军的领导下,这些年你们这个团队进步很大。黄晓军有理想有担当,我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当人民医院的第二个院士,为血研所争光,为人民医院、为北大医学院创作更多的学术成果。

黄晓军接着说,我现在也经常和我的学生讲,如今我们工作中的取得的点滴成绩都离不开陆大夫当年的教诲,老师的工作作风、攻克血液病方面的坚定信念、对事业的热爱都是我们应该秉持的。

黄晓军鼓励他们:“既然把你们放在重要岗位上,就要勇于承担责任。要不断给自己塑形,形成自己的特色。一群努力的、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同舟共济,才会形成一个团队伟大的力量。”

——摘自《黄晓军:大医生之路》

1987年当时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有幸加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这个团队,跟随陆老师学习。当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移植无小事。这句话一直在学生心中铭记。去年人民医院做了905例移植,这都是陆院士当年从一张病床、两张病床艰苦的条件下打下的基础。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对于自己的事业的执着追求不能改变,心怀理想才能成为一名大医生。

三十多年了,我从当年一名年轻的住院医成为一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的领头人,回头看,所有的荣誉与成就,首先离不开院士多年来的对后辈的呵护与教诲。

 

 

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血液病专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亚太血液联盟常委会主任、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八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及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国自然“杰青”、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320余篇,包括New Engl J Med(2篇)、Lancet Oncol (1篇)、J Clin Oncol(2篇)、Blood(11篇)、Leukemia(7篇)、BBMT和BMT(72篇),入选2014-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移植领域的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骨髓移植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共28项国际指南或共识引用;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任《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影响因子5.8)副主编,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影响因子6.2)副主编, Chin Med J (Engl)副主编, Annals of Hematology高级编委;Blood,BMT及Blood Reviews的Editorial Board。牵头制定10个血液病相关指南;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53名,硕士生9名,北京市拔尖人才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省级突贡专家1名。

但是今天我要说,血液病领域的发展需要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辛勤的工作,不断积累,未来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领,陆院士作为中国血液病的开拓者,我们会高举这面旗帜继续在血液病领域科研创新、临床突破、接受挑战,我们所作所为就是为了给患者解决疾苦。

我会永远感激老师培养,在不远的未来不论是人民医院,还是道培医院,我们是一家人,坚持着共同的理念,树立长久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精力和心血,造福深受血液病危害的病患。今年6月中旬,我很荣幸地受聘成为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的医学顾问,我希望与陆道培医疗团队长期深入地合作,在血液病前瞻的学术领域取得进步。同时培养下一代医生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做好长久的规划,把我们所有的能量化成光芒照亮血液病研究的前行道路。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现在知识太多了,你需要挑选、聚焦,这就更加需要主动学习。”黄晓军说。

在黄晓军看来,青年医生首先要成为知识丰富、逻辑能力强的“匠人”,能用现有的医学知识、人文精神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向解决未知问题的“医学家”迈步。 

——摘自《黄晓军:大医生之路》

 

 

在送给陆院士的节日贺卡上,黄晓军教授写了这样几句话——

感谢您引领学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学识之广博,感谢您言传身教,为学生授业解惑!

您是我的榜样和动力!

      祝您教师节快乐

      学生:黄晓军

 

 

时光如梭,往事随风散去,但师生的情谊永存心间。这必将成为一段尊师重道的佳话。黄晓军一行起身告别的时候,陆院士还叮嘱说,希望陆道培医院与血研所的CAR-T合作抓紧落实,黄晓军所长表示,未来在很多领域有很多项目要合作。老师永远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陆道培院士对中国血液界的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以黄晓军教授为首的中年才俊已经接过接力棒,继续向着中国血液病医学科学的春天奔跑。

了解更多内容请登陆:http://www.daopei.net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